1)第299章 四轴无人机_四合院之从钳工做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9章四轴无人机

  李国成在鲲鹏服务器编号1上重新复制一份机器人的算法,用于管理4个服务器,起名小三。

  工科生起名就这么随意,接地气。

  通过实验室里的电脑,连接鲲鹏服务器,把小二的源代码和数据再次加载到另一个机器人控制器上。当然,这个新的机器人就是小二。

  为了区分,在每一个机器人胸口都有一个编号,小一是001,小二是002。

  在靠近小一的位置,再一次划分出一块空间,下达了和小一一样的命令。让他们自行积累数据。

  为了便于机器人隐藏自身,李国成专门设计2个大的储物箱,放到实验台下,机器人发出指令,就可以自动开关储物箱的侧门。

  每一个里面都有一个快存插头和数据接口,当机器人电池没电前,进入储物箱,其中一个触手掌心会伸出一个插头,插入快存接口,进行存电,同时也是休息。

  另一个触手掌心伸出的插头连接数据接口,可以和鲲鹏服务器交换数据,上传历史数据,并利用4个服务器算力进行分析和仿真。

  处理完机器人的事情,李国成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玩意,那就是无人机。

  经过建模分析,他选择了最容易控制的4轴飞行无人机。

  无人机的4个电机他基于机器人的电机结构,重新设计了一款小功率、小体积的12V无刷直流电机,噪声轻微,非常适合无人机使用。

  双叶螺旋桨的材料在数据库里选择了一种韧性较高的塑料配方,因为没有现货,懒得等待,直接在实验室进行了配制。

  有了足够的专用塑料,他就根据脑海里的模型,手版雕刻。

  一阵塑料碎屑飞舞,不到2个小时,一个轻巧的4轴无人机框架就雕刻完成。

  1个月后,所有的配件都准备完成,包括微控制器电路板。

  李国成边看小一和小二在各自2米方圆的位置移动跳跃,边组装无人机。

  这时的他们背部的电缆已经去掉,完全靠电池提供动力。存满电,可以持续工作2个小时。

  根据模拟仿真,如果他们全力冲刺,短时速度可以达到20公里/小时,但是续航时间不足1个多小时。

  当然这种冲刺模式还没有机会实验,现在重点是学习平稳运动。

  不愧是人工智能,他们现在做一些跳跃、翻转等高难度动作,已经能够保证不摔倒。其他如平行移动,已经非常平稳。

  接下来需要找一个场地,让他们练习冲刺和跳跃,这个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难题。对运动曲线的要求也会更为苛刻。

  到时,需要对运动曲线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每一个小片段也需要更为复杂的控制。

  每条腿3个电机,6条腿18个电机的同步和协调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思路是先复杂,后优化。最后用模糊神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