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六章 红杏出墙_重生之工业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庆过后,滨海县进入了收获的季节。

  全县水稻喜获丰收,40万亩水稻平均单产突破720公斤,比上一年增加12公斤。

  有专家说,这与东华的车队去年从噶尔穆带回的钾肥有关,农户们也在打听今年会不会有钾肥运过来。

  还有人传:据说东华跟三优合作,在噶尔穆搞了一块上万亩的盐化工产业园,没准咱自己都能出钾肥了。

  噶尔穆的钾肥运过来价格是980元一吨,比进口钾肥每吨便宜200多元。

  国内钾肥便宜,并不是质量不行,噶尔穆的钾肥已经不输于国外,也从来不缺买家。

  照以往,滨海县这里是闹不到国产钾肥的,即使进口的钾肥,也会一抢而光,买钾肥历来需要找人找关系。

  一亩水稻施用钾肥大概10公斤左右,至少能增产10公斤稻谷。

  施用钾肥得目的,不只能增加产量,钾对提高水稻抗病、抗虫、抗倒伏的能力效果非常明显。

  今年夏天,台风飞燕的尾巴从滨海县扫了一下子,没有施用钾肥的水稻发生了大面积倒伏,有人试着追施钾肥后,那些折断的秧杆竟然恢复了直立,实现了稳产。

  见到了好,更让种植大户们盼着东华再把钾肥运过来,有了钾肥,明年的收成就更保险些。

  很快,东华货运发布了通知:今年继续东草西送,并且还将进行稻草换化肥的交易。

  噶尔穆,将军楼前的广场上,已经有人清理着场地。

  从现在到明年春天,大伙要继续沿着噶甘公路对周边的戈壁荒滩进行稻草固沙。

  两年前的稻草固沙行动,已经出现了一定效果,噶尔穆城里人都觉着刮过来的沙子少了,今年他们要继续大干一场。

  广场西侧,沿河的位置,规划了一块苗圃,足足有50亩地,今年春天培育了柳树苗。

  不久之后,这些树苗会移栽到噶甘公路的两侧。

  跟公路道班有关系的人已经在焊制水罐车,负责给树苗浇水,只要不怕辛苦多跑几趟,一台水罐车一天能赚200元。

  接近10月底的时候,蓝市市政、城管忙得脚不沾地。

  这天下午,市宾馆宴会厅热闹非凡,王庆来代表市政府欢迎以吕继民为首的噶市经贸代表团一行,他身后的会标是“噶-蓝两市共建共享联谊会”。

  这次联谊活动,由政府主导,工商联主办,王庆来没有念稿子,拿起话筒说:“终于盼到吕市长和各位噶市的企业家朋友,盼你们来蓝市,我等了100多天。

  我是6月份去的噶尔穆,那是大开眼界啊。我带的团里一位同志写了首打油诗,我要念给噶市的朋友们:

  昆仑瑞雪聚嘉祥,万丈盐桥沐艳阳;沙漠茫茫疏叶影,绿柳婆娑枣花香;蜃楼瀚海留新影......”

  没错,这次吕继民市长带着噶市的工商业界的老板们来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