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努尔哈赤的直觉(上)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一辈子也当不成圣贤的龚正陆感到格外舒心。

  何况小鞑子对自己是多么言听计从。

  龚正陆看着努尔哈齐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心下略有得意。

  老了老了,在大明关外却还能有一番建树,换谁谁能不得意?

  “我建州对朝廷,可谓事事顺从。”

  努尔哈齐踢踢踏踏,脚上的靰鞡靴也跟着发出了声响。

  靰鞡靴的样子十分特别,它是用厚厚的鹿皮缝制的,靴面抽成一圈均匀的褶儿,在褶儿的后面有一个向上凸起的舌头,靴口周边再串上细细的鹿皮带子。

  靴帮上缝坠着六个皮条靰鞡耳子,以备穿绳系在脚和腿上,后跟另贴一小块皮子缝牢,唤作“留跟”,是穿靰鞡时的提手。

  后底上有时还钉两个大盖铁钉,可以使靰鞡更加结实,脚面及腿部还裹上一层布片或麻袋片,作为靰鞡靿子,然后用长麻绳穿过靰鞡耳子,固定在裹腿上,是谓“放下不动,绑起就跑”。

  靴里絮上的是事先制备好的靰鞡草,靰鞡草是用榔头反复颠砸过的,格外柔软,絮在靴里既温暖又舒服,足以应付辽东冬日的极端严寒。

  这种草也是龚正陆到关外做生意以后才知道的。

  由于出身微贱,靰鞡草并无学名,却有许多俗名和趣名,女真人称它为“佛若”或“佗姑儿哈非”,辽东本地的山民却称它为“墩倒驴”、“老摽梭”或“老牛筋”。

  它的生态、形象、性能和功用,从名字上就可以一眼看出。

  山民说靰鞡草可以在其根部拴驴,因它叶宽茎长,质地柔软,纤维坚韧,耐磨抗用,驴若想吃它,一撴两撴也撴不下来,弄不好还自己摔个倒墩儿。

  但这种草在未充分长成时最好用,那时它根部发青,草质柔软如绵,有经验的山民都于此时刈取,再晒上两三天,捶打之后就可以用在鞋里。

  这种草在长白山附近生得漫山遍野,因它卑贱,世人只想用它却没想过去除它。

  只任凭它自由地挥洒着惊人的生命力,将整个辽东的山林逐渐变成了它的领地。

  “朝廷却这般对我建州,可真是令人不解。”

  努尔哈齐焦虑道,

  “近来我不过是在筹备如何攻克完颜部,并未与朝廷起任何冲突,不知朝廷为何突然向我建州进军?”

  龚正陆先出言安抚道,

  “快要过年了,说不定辽东的边将是想在此时立个功,让皇上多颁些赏下来呢?”

  努尔哈齐脚上的靰鞡靴“刷拉刷拉”得响,

  “若是辽东边将想立功,王缄如何会被革职呢?”

  龚正陆道,

  “王台死后,哈达情形不明,辽东将领想借此邀功也是有的。”

  “再者,言官一向喜欢弹劾边事,或是朝中有人视王缄为政敌,趁机除之,也未可知啊。”

  努尔哈齐停下了脚步,

  “我却觉得,这回许是皇上自己的意思。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