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海贸之利实乃为百姓所获(下)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澳门,始终牢牢地掌握着东方贸易中最大的特权。

  朱翊镠将手中的栗子吃进嘴中,

  “大半年能买多少货物?无论是生丝也好,是瓷器也罢,据臣所见,这洋人购货,一般不是预付定金,就是贷款给供货商。”

  “那些‘走广’的商人为了迎合洋人的需要,自然会在当地增加生产,专门雇人去纺织或烧造,如此一来,又有不少百姓跟着放弃耕种……”

  朱翊钧忽然打断道,

  “为甚么一定要让百姓专于耕种呢?”

  朱翊镠一怔,但听朱翊钧说道,

  “南方本来就是兼并不断,流民过剩,他们若有个一技之长,跟着‘走广’商人纺织烧造不是很好吗?”

  “倘或朕掌握了海贸,也一定不会非要把这些人给换走。”

  李太后剥着栗子开口道,

  “皇上或许并没有这份心思,可真到了那个时候,却也不一定能如皇上所愿。”

  朱翊钧疑惑道,

  “老娘娘何出此言?”

  李太后又往朱翊镠嘴里塞吃食,

  “倘或皇上掌海贸,那这供给洋人的生丝瓷器便自然成了力役的一部分。”

  朱翊钧道,

  “朕可以和这些‘走广’的浙商一样,用银子雇人来纺织烧造。”

  李太后淡笑道,

  “皇上现在说是‘雇’,但到时候这银子和货物一起摊派下去,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譬如就拿匠户来说罢,自嘉靖四十一年起,轮班匠便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

  “依理而言,这和‘走广’浙商去雇人纺织烧造并无不同,可皇上去岁不还是裁减了烧造的数目吗?”

  “一个供给洋人,一个供给朝廷,前者趋之若鹜,后者避之不及,这就是官营的难处了。”

  朱翊钧默然不语。

  李太后又道,

  “只要是朝廷命令要用的东西,无论它的利润有多大,终究会变成百姓的负担。”

  朱翊钧顿了一顿,忽然开口道,

  “原来不是那林道乾无法无天。”

  朱翊钧叹息道,

  “是朕留不住林道乾这样好的人才。”

  朱翊镠咽下口中的食物,忙安慰道,

  “小民唯利是图,皇上不必为此感伤。”

  朱翊钧想了想,追问道,

  “那除了这些专事生产生丝瓷器的工人,可还有其他甚么人依赖于海贸生存?”

  朱翊镠答道,

  “还有疍民。”

  朱翊钧问道,

  “疍民不就是生活在水上的连家船民吗?”

  朱翊镠道,

  “是啊,不过这闽浙粤的疍民按照其所居的水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沿海疍民、内河疍民和沙田疍民。”

  “沿海疍民主要分布在闽粤琼沿海的主要渔港,内河疍民分布在珠江、韩江和闽江下游,尤以珠江口最多;沙田疍民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沙田区。”

  “据臣所闻,现今仅广东一地,其疍民人数就在五万人以上,他们一般活跃于外国船只和中国商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