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传令努尔哈赤入京朝贡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被分为两个派别。

  一个是由在朝的功臣勋旧和官僚集团组成的“勋旧派”,另一个是由在书院接受儒家教育的两班子弟和靠科举入仕的新官僚组成的“士林派”。

  在经过多次“士祸”之后,士林派终于击败了勋旧派,在李氏朝鲜的政治中心形成了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而李氏朝鲜最后被成功改革为现代社会是基于两个导火索。

  一是因为清政府领导下的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战败,朝鲜为求自保,不得不联合沙俄牵制日本,俄日两国的对峙为朝鲜脱离宗主国提供了良机。

  二是因为沙俄在日俄战争战败后,日本为发动侵华战争,吞并了朝鲜半岛,毒杀了屡次试图进行现代化改革的朝鲜高宗李㷩,将朝鲜霸占为日本殖民地,直接引发了朝鲜的三一运动,促成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所以从近代史来看,朝鲜的富强,源自于其宗主国的衰落。

  无论其宗主国是中国还是日本,只要朝鲜王朝依旧依附于某一个强大的邻国,它就永远不可能根本性地校正其因内部体制而导致的腐败与衰颓。

  回到万历十六年的眼下,朱翊钧虽然有一颗无比温柔的心,但他身为大明天子,凡事还是以大明的利益为重。

  从大明的角度来看,朱翊钧更需要的是一个软弱而腐败的朝鲜王朝。

  它在为大明分担东北边境女真人骚扰的同时,还为大明构筑出了一道防御日本入侵的天然屏障。

  即使朱翊钧是一个善良到道德感胜过情感的男人,但在国家大事上,他的理智压过了道德。

  他知道朝鲜必须衰而不垮,才能使它不得不依附于大明,甘心为大明鞍前马后。

  因此在与张诚的对话中,朱翊钧更在意的还是“大明与朝鲜不合”,而非“朝鲜国人的性命”。

  张诚道,

  “奴婢料想那建州奴酋不敢如此。”

  朱翊钧问道,

  “你如何料定他不敢为之?”

  张诚道,

  “王杲父子之前鉴近在眼前,何况进剿叶赫一事,乃辽东边将主导。”

  “这建州奴酋好不容易取得了顾养谦和李成梁的首肯和信任,忙着顺守辽东边陲都来不及,又怎么会把已经到手的东西,再轻易丢出去呢?”

  朱翊钧明白张诚的意思。

  女真酋长想获得辽东边将的支持,只有通过努力替大明维持边境秩序,与辽东边将势家结成利益输送的联盟,才能为自己部落换取马市贸易的支配权和经济发展权。

  建州的经济发展才是能让努尔哈赤低眉顺眼的关键因素。

  倘或努尔哈赤有野心,他就一定会忍得这一时。

  不过在张诚眼里,皇帝并不是对建州奴酋努尔哈赤本身有疑心,而是对顾养谦和李成梁所选择的扶持对象不满。

  至于究竟为何不满,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

  张诚见皇帝仍有犹疑,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