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章 大明国舅郑国泰(上)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哥不是也捐资过万寿寺吗?”

  郑承宪尚在人世,郑国泰没有官身,故而郑贵妃不称官职爵位,只唤一声“哥哥”。

  郑国泰轻声道,

  “万寿寺乃是皇上替身主持之所,当年冯保专权之时,尚且捐资万金以作建寺之用,甚至潞王殿下及诸公主,以至各中显贵,无不捐资,我岂有不捐之理?”

  有明一代,不管在位诸帝是崇佛还是恶佛,都一直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每个皇子降生,都要剃度幼童替身出家,万历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万历皇帝的替身幼童法名为“僧志善”,最初居住在北京城西四十里的龙泉寺。

  万历二年,皇帝为其父明穆宗重修受厘之所海会寺的同时,在北京城西南处又修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承恩寺,将僧志善移锡其地。

  不过僧志善似是享用不了富贵,英年早逝,于是万历皇帝不得不重新剃度了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少年男子。

  万历五年,皇帝在北京西直门外七里处,又为自己修一座万寿寺。

  此寺当时是由司礼监太监冯保主持修建,一年即修成。

  其寺正殿取名大延寿,阁殿取名为宁安,重楼复榭,富丽堂皇,胜过南京的三大寺几倍,万历皇帝的新替身也从承恩寺移居其间。

  万寿寺内不定期地由寺衲为皇帝祝厘,梵呗者达几千人,其一应用度,自然也由皇亲贵戚们捐助承担。

  由于两宫皇太后都崇佛,在万历初期,皇家不仅在外大修寺院,而且宫中也时兴作佛事。

  万历七年时,万历皇帝出麻疹,李太后还想过要请僧人来宫中开坛作法,被张居正谏止后,还是派宦官带三千工匠到五台山重修大宝塔院以了还愿之许。

  如今张居正已死,皇帝事母至孝,李太后在佛诞之日在宫中大办浴佛之礼,似乎也说得过去。

  郑国泰又道,

  “我虽敬佛,但却总想起世宗爷当年禁革佛僧之事。”

  郑国泰压低了声音,倾身向前道,

  “我在外头听说,先前中宫有孕时,皇上遣人至武当祈储,慈圣太后却遣人去五台山祈储。”

  “后来三哥儿出生,慈宁宫中忽现‘瑞莲’,而皇上又与贵妃娘娘在大高元殿中盟誓,这大高元殿可是世宗爷在世时特意在紫禁城西北角修的道观,如此我便想……”

  郑国泰说到此处,声音越发地轻了下去。

  他知道他不用说出来他具体在“想”甚么,他和郑贵妃当了二十多年的兄妹,郑贵妃的秉性,他比皇帝还清楚。

  明武宗暴毙而无子嗣,作为藩王入继的明世宗,一登基便着力于抹去前朝的遗迹,连在信仰上,都一扫武宗朝的崇佛遗风。

  嘉靖初年通过“大议礼”之变,将旧朝顽固臣子一扫殆尽;又通过大弘“正一”之道教,打压残留的汉藏佛教势力。

  其宠幸之邵元节、陶仲文等缁流,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