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三二章华阳社还真不简单_我在明末有套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着老虎钳子,轻轻夹在傅宗龙的手指上:“乖,别动,忍一忍就过去了!”

  “别,别,你想问什么,我说,我说!”

  傅宗龙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我说,我说,别动手!”

  “很好,那就说说华阳社!”

  “华阳社……!”

  全旭伸手抓住傅宗龙的手指,老虎钳又夹了上去。

  “我在华阳社是承议郎!”

  “承议郎?”

  “这是哪一朝的官制?”

  全旭隐隐有些奇怪,他对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官职多少有些了解,承议郎在隋朝、唐朝以及宋朝都有设立,明倒都有设立,但是各朝官职地位不一样。

  就像校尉这个官职,在秦朝时期为中级军官,但是,到了汉朝,则为高级军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的级别,到了三国,则为中高级,唐宋元明则是低级军官,到了清朝,更不值钱了。

  傅宗龙急忙道:“是唐制,文散官第十五阶,再往上就是第十四阶朝议郎,华阳社正式成员分为三十三等,最高为一等,次者二等,最低者为三十三等将仕郎!”

  “看不出,你的级别还不低啊!”

  全旭笑道:“接着说!”

  成立在朱元彰定都南京城,其实全旭也想着华阳,意为着华山之阳,应该陕西境内,然而,他错了。

  华阳社的得名之始,居然是因为一个唱秦腔的戏班子。

  在洪武二年,大将军徐达进军奉元路,并夺下西安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东北隅开始营建秦王府。秦王府时称“王城”,后讹为“皇城”。

  明秦王朱樉在洪武七年,为讨好朱元璋,让人在西安聘请了一个唱秦腔的戏班子,抵达南京城,朱元璋是工作狂人,哪里会去在意一个戏班子。

  马屁拍在马蹄上,对于这个戏班子就扔在南京城不管了,而南京喜欢的都是楚、昆之风,秦腔在南方也属于水土不服。他们来的时候有秦王府负责出行和路途上的花销,可现在尴尬的是,他们回不去了。

  于是,秦腕班子就也学秦淮河的风月场所,买一艘画舫。然而,因为江南人不喜秦腔,这个华阳社就门可罗雀。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华阳社因为冷清,反而成了江南大商贾谈生意的好出处,慢慢就形成的会所,一起交流商业情报。比如说,哪里粮食丰收,粮价低,哪儿粮食减产,粮价暴涨。众贾贾各取所需。

  慢慢的,这个华阳社李长元就发现了商机,他开始让戏班的伙计、小厮,在各大酒楼,画舫、勾栏,打探消息,然后汇总之后,形成半真半假的商业情报,卖给各大商贾。

  随后,华阳社的发展又陷入了瓶颈,特别是靖难后,华阳社也变成非常困难,这个时候,华阳社的关键人物出现了。

  练珍盘下华阳社。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