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十九、秦州大捷_大宋不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说李申之给应天府的诸位知县传了书信,到了当天晚上,所有的知县便全都回到了应天府。

  昔日的同窗再次见面,互相对视一眼,在一阵短暂的愣怔之后全都大笑了起来。

  他们越笑越欢,越笑越放纵,笑到后来早已忘记为什么笑,你笑我也笑,我笑你笑得更欢,当眼泪顺着眼角淌下的时候都浑然不觉。

  眼泪顺着鱼尾纹,滴落在了地上。

  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知县,已经有了深深的鱼尾纹。

  一个多月时间,大家都黑了,也瘦了,脸上布满了沧桑,有人甚至都冒出了几根白头发。

  然而他们的眼神却变得犀利了,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着干练,那是比吏滑如油的老油条更加精明的干练,是理想与务实的完美结合。

  大家都在对方的脸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意气风发,看到了踌躇满志,他们在应天府找到了同类。

  那一瞬间,所有受过的委屈与苦累,全都烟消云散。

  因为他们发现,他们所付出与忍受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们是一群有着共同理想信念的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富国强兵。

  李申之想起曾经读过的《大秦帝国》,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之后,大批有学识的年轻人前来投靠,而秦孝公大手一挥,让他们全都担任县令。而这些被破格提拔的年轻人同样不负盛望,坚决地在秦国推行了郡县制,将秦国的基层治理得井井有条,为秦国的壮大源源不断地输送血液。

  彼时彼刻,正如此时此刻。

  看着在坐的年轻知县们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李申之一句“同志们”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幸好众人都在寒暄,并为听清楚李申之说的是什么。

  大家只是听到李申之发出了点声音,以为他要说话,便纷纷安静下来,将目光看向李申之。

  李申之暗中庆幸,自己的一句失言没有被人听到,不然还得做许多不必要的解释。

  “川陕的局势,想必诸位都有所耳闻吧。”李申之趁势展开了话题。

  韩平的消息一如既往地灵通,说道:“胡帅仙逝,秦州局势不容乐观。”

  川陕的宣抚副使,实际上的一把手,胡世将,去世了。

  李申之说道:“原本在秦州的布局,便没有将胡帅的支持考虑在内。所以诸位请放心,金人必然攻不破秦州城。”

  “那太好了,既然金军攻不破秦州,那咱们这边的压力就会小很多。”杜陶高兴地握紧了拳头。初入官场就当了知县,让他这个二十郎当的年轻书生迸发了无限意气,却又少了一些磨练,变得不够老练。

  不过这样也好,老练老练,等到老了再练。年轻人,就是要锐气逼人。

  陆游摇了摇头,说道:“杜贤弟此言差矣。金人不会在秦州与邵隆死磕,他们碰壁之后,必然会将矛头转向我应天府。”

  杜陶犹然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