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十六、诗,要用来述说志向_大宋不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冲泡方法。

  像熟普洱,黑茶,乌龙茶,这些充分发酵的茶,用开水泡最好。

  像绿茶,白茶这些轻发酵的茶,最好是用八十度的水。

  至于半发酵的红茶,开水和八十度的水都行。

  当然,凡事没有那么绝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

  北方还有一种民间泡法,叫:硬泡。

  就是用凉开水泡茶。

  三伏天里,中午吃完饭后将茶泡上,下午睡醒,提起水壶“吨吨吨”地喝上一顿,那叫个痛快。

  李申之采用的冲泡法,最适合绿茶。

  然而宋代的茶与绿茶还不太一样,如果硬要归类,大概是比绿茶更“绿”的茶。

  绿茶气味清香,但是苦涩味道也重。想要泡好,对水温,冲泡时机的把握有很高的要求。

  李申之选了两个小壶,便是为了控制水温。

  冲泡绿茶最适宜的水温是八十度,那么比更绿的绿茶可以试试用六十度的水。

  没有温度计,只能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思路,来按比例兑出合适的温度。

  两个小壶,一壶开水,一壶常温水,同时倒到大壶里面。

  开水温度一百度,常温水温度二十度,按一比一混合以后,刚好就是六十度的水。

  茶具是伴随着茶叶的冲泡方式发展的,建盏的没落是因为斗茶的没落。

  随着冲泡技术发展出来的新一代茶具,叫盖碗。

  一个托盘,一个茶碗,一个盖子。

  茶碗放在托盘上,投入茶叶,将水冲入,盖上盖子,然后盖子与茶碗错开一道缝儿,将茶汤倒出来饮用。

  对冲泡时间的把握很重要,就像炒菜的火候一样。

  口头教不会,只能自己多冲多泡多体会。

  茶碗没有盖子,李申之用小盘子权且当盖子用,凭自己多年业余茶友的手感,冲泡出了第一碗茶。

  李申之先自己喝了一杯,清香略有不足,苦涩也略重了些,不过好歹有了一丝记忆中的影子。

  张博士好奇地抢走一杯喝下,闭着眼睛细细品味了片刻,想说什么,却没有开口。

  陆陆续续倒了几杯,陆游一杯,岳银瓶一杯,金儿一杯,李修缘一杯,薛管家一杯。

  就连两个丫鬟都各自分了一杯。

  “味道怎么样?”李申之有些小忐忑。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评判。

  不是同一个话语体系,以往评茶的判词用不上啊。

  岳银瓶心直口快,说道:“茶汤倒是翠绿鲜亮,清澈见底。”

  张博士品了一会,说道:“味道鲜爽有力,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陆游说道:“清香扑鼻,就是没有他物遮掩,苦涩味有点重。”

  这时金儿说话了:“我怎么感觉喉头发甜呢?是我刚才吃糖的缘故吗?”

  听到这里,李申之心中大定,绿茶基本成了。

  “那叫回甘。”李申之心情大好,又给每人都倒了一杯:“再尝尝,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