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凯旋_德昭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不紧不慢的来到了乾德五年的六月。

  赵匡胤在大同府的行宫驻跸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勉强算是把大同府以及应州一带的兵力部署,官员派遣的事情给规划好了。

  大同府这边,将由荆嗣和党进二人以及他们的属下驻守,在赵匡胤安排的官员抵达之前,城里的事务皆由二人处置。

  原本在攻下北汉的时候,赵匡胤就是要把他们安排在猩州城那边,继续戍守北疆的。

  现在的话,不过是把地方再向北挪动了一些而已。

  当然,即便是赵匡胤安排的官员来了,大同府的最高长官依旧是荆嗣和党进。

  赵匡胤可不会干出那种以文治武,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来。

  像是大同府这种边关重镇,只能是交给荆嗣他们这种有着长期的戍防经验的将领,才能保证边关的安稳。

  而原本被安排在石岭关一线的谢行本,以及他属下的蜀地降军,现在则是被统一安排到了应州一带。

  赵匡胤给了谢行本和荆嗣他们一样的待遇:哪怕后面安排的文官来了,应州还是谢行本说了算。

  这份信任,让谢行本真正的是感激涕零了。

  随后,赵匡胤又开始拆分军队,将手中的数万大军拆成了三部分。

  其中,以荆嗣、党进所部加上一部分禁军精锐的,重新整编成了火山军,屯军大同府。

  以谢行本等蜀军为主,搭配一半的北汉降军,整合为崇义军,屯军应州。

  至于剩下的军队,除开定难军这样的附庸,便都是要跟着赵匡胤一起还朝的。

  再加上地盘扩大了一倍的折府军,在晋地一带,大宋便有了三支强军驻扎。

  至于说他们能不能在接下来的辽国的反扑中,守住这一份胜利果实,赵匡胤也是没底的。

  不过既然都吃到嘴里了,要说让赵匡胤把它再给吐出来?

  想都别想!

  眼瞅着事情都差不多安排好了,赵匡胤也就准备着结束这次北伐,班师回朝了。

  出来半年多,也是时候回去了。

  六月十六。

  赵匡胤挑了个还算不错的日子,下达了班师回朝的命令。

  大军出城的这天,城中的百姓们又一次的为他们举办了欢送仪式。

  这一次,参与的百姓们要比上次接风洗尘的多了许多。

  至于原因,便是因为在赵匡胤的严令之下,入城的宋军都是乖乖的待在营地里面,不曾出去骚扰百姓。

  仅凭这一点,就让大同府里的百姓们对宋军刮目相看。

  再加上之前赵德昭所做的那些为他们出头,主持公道的事情,可以说是极大的增加了大同府里的百姓们对于大宋的认同感。

  现在,赵匡胤这个大宋皇帝要走了,城里的百姓们对于这个新来的,头顶的天子,还真有些不舍得。

  车驾里的赵匡胤,看着周围路旁簇拥的百姓们,心中不免有些自得。

  可随后,他就想起了挂在行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